中國快遞有多強?1秒鍾,平均產生5400多件快遞;1天,最高日處理快件量達到7.29億件;1年,快遞業務量突破1700億件,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使用頻次走高、處理能力增強、業務規模領先,快遞業持續高效運行,離不開物流裝備的堅實支撐。近年來,物流裝備製造業呈現出哪些新變化?又將如何助力中國快遞再上新台階?記者進行了采訪。
智能化、無人化設備加快應用,助力物流降本增效
山西太原小店區,中國郵政太原郵件處理中心高速運轉,一幕幕智慧場景正在上演:
進口端,數十個智慧屏實時顯示位置,引導車輛前往對應的卸車口;貨物卸車後,海量包裹經過單件分離係統“整隊”後,交錯、堆疊的快件瞬間變得整齊有序;緊接著,在分揀帶上完成掃描稱重後,智能檢測器全程跟蹤包裹路徑,讓每個包裹精準入袋……在視覺識別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下,平均每秒鍾有30多件包裹被快速分揀處理。
這台設備的運轉情況被實時傳輸到千裏之外的BG大游集团科技廣州南沙智造基地。在那裏,智能監控平台“實時監控”全國上千台分揀設備的運轉。一旦發生異常,便會發出預警,遠程指導現場人員維修,保障設備穩定運行。
“這台智能分揀設備由我們自主研製,分揀速度處於行業領先水平,已在全國多個快遞轉運中心投用。”BG大游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新研究院副總經理範生淼說,經過前期高速發展,行業正處於智能化轉型階段,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,讓物流裝備更加“聰明可靠”,更好應對複雜多樣的作業場景。
以分揀機為例,搭載智能化技術,工作模式由過去的單機運作轉向多設備集成化發展。BG大游集团科技自主研發設計的小件全自動無人化處理係統,集合單件分離、視覺檢測、自動集包等多項技術,實現了小件包裹全流程智能處理,即使在包裹高峰期也能“應對自如”。
一組數據為證:新技術、新設備的加入,讓轉運中心分揀效率達到每小時8萬袋件,生產效率提升90%,分揀準確率超過99.99%,實現了低人力投入、高生產收益。
“向‘新’而行,向‘智’攀升,是行業發展所向、大勢所趨。”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將深入落實“人工智能+郵政快遞”融合發展實施意見,加快分揀設備、運輸工具等設備升級,支持智能雲倉、無人配送、低空物流等規模化發展,以現代化的物流裝備產業更好支撐快遞業發展。
來源:人民日報